6月1日起我市进入伏季休渔期
自6月1日起,我市进入伏季休渔期。昨日,记者经过实地调查并从有关部门获悉,目前,涉及休渔的万余艘渔船已经靠港,5万多名渔民正在进行船只检修、学习等。谈起从1995年开始实施的“休渔”,渔民们都表示认同。同时一些渔民认为,现在休渔是为了开海后就可以“尽情”捕捞。对此,海洋渔业专家说,让幼鱼成长,前提是有足够多“怀孕”的亲鱼;为了渔业资源的可持续,还需要让幼鱼长大来得及产卵,诞生下一代的幼鱼。因此,保护渔业资源靠3个月的伏季休渔远远不够。
大连海洋大学鱼类专家姜志强教授表示,冬季过后,我市海域多数鱼类性腺就开始发育,逐渐形成人们俗称的“鱼子”,至5月开始陆续产卵。从理论上说,在这一过程中,对鱼类保护得越好,就会有越多的亲鱼顺利进入繁殖期,产下更多的鱼卵,从而诞生更多的幼鱼。
姜志强表示,休渔时间主要是根据大宗经济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繁殖期及幼体生长期确定的,即通过休渔达到让亲鱼有机会产卵、小鱼能够安全成活的目的。大连地区最常见的“小黄花”、“带鱼”、“鲅鱼”的繁殖期主要集中在5月末至6月,前后都会有部分鱼提前或拖后产卵,这一过程可能持续1至2个月。从理论上讲,保护春季的亲鱼很重要,但若从鱼类形成性腺开始,那样就意味着我市渔业每年只有9月至12月最多4个月的生产时间,渔民将会产生巨大的生存压力。因此,休渔期定为每年的6月1日至9月1日。而我国的东海、南海休渔期则早于渤海、黄海海域。
在广大渔民无法转产、短期内休渔期无法再提前的情况下,如何保护渔业资源?“最重要的是控制捕捞规模和强度,做好网具控制,让大部分鱼类性成熟后再进行捕捞。”姜教授介绍,鱼类的寿命有长有短,但只有到“成年”(即“性成熟”)后才能繁衍下一代。大连地区重要的经济鱼类,如小黄花、鲅鱼、带鱼、偏口鱼等需要3年左右的时间才能达到性成熟,具有繁殖的能力。因此,从理论上讲,人类应当等待3年左右的时间,待鱼类繁衍下一代后,使渔业资源可持续了,才能捕捞。否则,如果把五六月份诞生、刚生长三四个月的幼鱼一网打尽,休渔的成果将毁于一旦。
业内人士提醒:应杜绝幼鱼被捕捞上岸。除了渔业部门在源头控制,有关部门还应对进入市场销售的幼鱼进行查处。
相关链接:大连旅游
——6月1日起我市进入伏季休渔期
相关信息